其實那天在司馬庫斯前幾天,
我就有想著該不該挑戰爬爬看?
因為之前藏鏡人陪我做過許多他不做的事,
雖然我們本來興趣就蠻雷同的,
但仔細想想陪他做的事比較少一點,
他最飲恨我無法相陪兩件事,
一件事是吃滷肉飯和豬腳飯那種肥肉相關,
另一件事,
就是爬山。
最近會吃滷肉飯和豬腳,
也算是其中一個陪他做的事之練習,
吃簡單,
做其他的練習也許難,
所以當時雖然有盤算但沒有行動,
只默默想著自己的身體不曉得有沒有辦法去負荷我的誠意至上。
.
.
司馬庫司那天回家,
剛好家裡也有一些事,
再過來應該會有一些挑戰需要度過,
我暗暗想著,
這次我試試看好了!
也許我能,
也許不能,
但我總要試試看去體會我的能與不能到底問題在哪?
我喜歡什麼部分?
無力什麼部分?
我的能與不能去確實體驗,
也許可以幫助我未來能,
因為我確實想要練習可以,
讓自己有更多享受,
在我本來懼怕和排拒之外也許該給自己一個機會。
.
.
那天,
合歡山兩度,
很幸運我不曉得那樣是兩度,
一邁開腳步走的時候,
我並沒有想著我一定要攻頂,
本來想著就能陪他們走一段幫他們拍點漂亮的照片也好。
現在回想起來,
還好我本來沒有想著要攻頂才行,
所以少了一點壓力。
到底想著目標容易激勵我到達?
還是想著腳下的每一步路容易激勵我到達?
對我自己來說,
答案是一半一半。
.
.
我偶爾抬頭看看目標有多遠,
通常是在決定著該不該量力而為放棄算了的時候,
而我以一條線一條線為標地分成無數個一段的時候,
累到呼吸不太過來的時候,
每踏一步路至少我接近了眼前的那道線。
.
.
體力和氣管不是太好,
對自己的身體不太有信心的我,
信念主要有兩個:
1.為了祈一個有關家人的願望我想到達山頂,
我告訴我自己,一定要有超越每一個挑戰的勇氣,
到達山頂也許心願就會實現也不一定。
2.品嘗痛苦。
『就是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 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34)
後來我跟一起下山的小孩們分享我是靠著一路品嘗痛苦到達山頂的,
秉豐說:那姐一定吃得很飽。
仔細想想還真的是吃得蠻飽的!
因為離開大家我獨行後,
高山症不知道是體力開始衰退發作了?
還是對自己的無力和虛弱太專心高山症發作了?
也可能是因為我太熱脫掉毛帽後冷風吹得頭痛?
我開始頭痛欲裂和心悸。
但每開始頭痛和心悸一回合,
舉步維艱的當下,
不知道是神諭還是自己的心戰喊話,
都是:「品嘗妳的痛苦!趁現在。」
.
.
於是我很仔細感受我心裡的軟弱,
和我肉體的不適,
並且在每個痛苦的當下仔細的思考應該要如何克服它們。
.
.
說到軟弱和痛苦,
我回想起來,
本來想要分析出到底是群體一起爬山比較被激勵?
還是獨自爬比較心安理得?
仔細想想,
也是一半一半。
.
.
其實我自己當小姐的時候是爬郊山古道的,
不過我一定是自己爬,
因為我很害怕體力不好會牽累別人,
而且我覺得爬山的當下是很適合思考的,
而且我體力差到我邊爬山無法邊聊天。
.
.
但是,
如果不是因為我害怕拖累大家,
或是我知道大家也一起正往山頂前進著,
也許我沒有動機一定要爬山,
這個當下,
所以有一群一起努力的人似乎是重要的。
尤其我想到,
中間有一度我真的非常想要放棄,
我從最先一直被超越然後墊底,
隊伍終端是戴和凱文,
他們設法想攙我或和我勾肩搭背前進好了。
.
.
我看著他們那麼不願意放下我,
雖然我半點力氣都沒有能將他們在我前面的模樣拍下,
但那種被同伴扶持的感覺真的非常激勵我。
還有下山的時候,
秉豐在一個轉角處接應大家往下跳,
握著同伴的手安心的往下,
那個感覺也非常棒。
.
.
最後我還是靠著不想拖累大家的心情,
在他們休息的時候緩緩的往上爬,
所以才登了頂。
所以同伴是重要的嗎?
是的,
並且有非常好的同伴們相當可貴。
.
.
不過我依然很享受自己一個人爬山的片刻,
心裡沒有負擔,
有很多的思考和對於自己痛苦的回顧,
都在氣喘噓噓和各種軟弱無力的當下被重新放映了一輪,
究竟有沒有辦法去享受自己的痛苦了?
是的,
我非常仔細的品嘗了我的各種痛苦,
就在我獨自一人的時刻。
.
.
所以,
昨天的合歡山登頂對我來說,
算是一個很特別的旅程片段,
雖然那真的是座登頂說嘴都害氉的山,
不管是於自己、於同伴,
於痛苦、於快樂,
都有很多值得咀嚼再三的回憶。
.
.
雖然我自己在登頂的時候沒有哭也沒有笑,
只是靜靜坐在那裡喘,
然後狼狽的爬起來拍了幾張犒賞自己爬到這個高度才能拍得到的照片,
一切平靜,
但我很高興藏鏡人哽咽且含淚了,
因為他懂得這是我的難得。
.
.
害氉的心得,
分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