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點綴一些讓自己爽度更高的小品,
真的是件人生樂事,
所以每次只要看見有些職人專心的堅持一樣也許有蠻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連這個也需要堅持的事時,
都格外感動還好世界上就是有那些...職人,
為各種理由專注於一些很特別的事上,
這次拖了很久才特別寫一篇介紹的兩美理髮店就是類似這樣的老店。
你有多重視掏耳朵這件事?
我個人非常引就以掏耳朵.
所以不管是棉花棒或是挖耳棒就有好幾款,
今年過年有機會去無米樂的社區玩耍,
在這裡遇上了這個手工製作老攤真是驚為天人,
冒著可能感不回婆家吃晚餐有可能會被公婆唸的危險...
硬是要等著師傅為我製作這支掏耳棒。
這間理髮院本身還維持著一種傳統理髮店的老樣子,
其實走進菁寮的無米樂社區對於這種老理髮店不會覺得特別或奇怪.
畢竟這裡可是純樸可愛的老地方,
是大家夢裡的『鄉下』場景,
如果真有間小林髮廊或什麼以英文為名的美容院才覺得格格不入吧?
不過....
兩美特別的是它即使是間傳統式的理髮店,
看起來還是頗新頗乾淨的.
實在看不出是間已經有七十年歷史的老店.
我覺得傳統的老行業還好都有它們自己歷久彌新的一種方式和步調.
至今兩美還是以理髮店的生意為主,
連去的那天都看見有當地人陸續進去修剪頭髮.
但兩美理髮店最吸我睛的當然不是理髮店,
而是剛剛提到的門口的小攤子.
有個老先生坐在那兒綁耳扒。
原來眼前這位許正義先生是已有四十年老經驗的鵝絨耳扒師傅.
真的萬萬沒想到連耳扒子這種小東西也有所謂的工藝存在這麼長久,
不可思議的是眼前這位老先生已是製作耳扒的第三代,
是從外公時代傳下這個既平凡又特別的技藝.
這耳扒製作看來簡單.
其實大大不簡單.
眼前這一小盒的鵝絨毛不曉得是幾百隻鵝取下的...
因為一隻鵝尾巴完全沒有毛梗的毛只有一小撮撮.
他們就是利用那一小撮撮的鵝絨毛來製作才不會傷到耳道.
且鵝絨毛細細軟軟綿綿的.
塞進耳朵裡時真的可以體會為什麼日本人叫它『凡天』.
真的是天上凡間中徘徊的爽度啊!
除了眼前看見的鵝絨毛.
事前連竹棒子都要精削出直徑0.3~0.5mm的耳扒身.
這數據光想就知道精工.
站在這小攤前仔細的看老師傅做耳扒.
沒想到一個挖耳朵用的小道具竟然不管器具或手勢都有精深的眉角.
心裡不禁為行行出狀元這句再添上一筆.
默默的覺得....這世界上果然是不管做什麼.
只要用全部的精神力就能成為一種一心懸命.
很好奇是不是因為以前的人做一份工作只求糊口.
所以比起現在的人更能專心在自己手中的事上?
或者是以前的長輩就是為了這個求糊口但辛苦的工作苦怕了.
捨不得後代子孫艱苦.
所以再怎麼樣也希望他們去做別人眼中的好行業?
光是站在師傅面前想這些有的沒有的....
就可以想非常久.
因為做支賣80~90元的耳扒子工時卻真的非常之長.
而最後這支耳扒到手的時候.
我心中大概也有一個答案:
就是→要更敬重不斷傳承的老店。
畢竟我覺得堅持每一種行業別絕對都比想像中的辛苦.
比抉擇新的道路辛苦.
比可以過和上一代人大不相同的人生辛苦.
總之在這些小小的小小的事上,
都要記得為某些人的一心懸命感恩。
如果換作是你.
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捏在手掌心的鵝絨毛和為這點別人眼中的小錢削的竹子?
誰也沒想到堅持著這些讓這鵝毛耳扒現今成為了國寶級的庶民用品吧?!
今年無時無刻只要小心的從這罐子裡拿出耳扒子掏耳朵.
就會再度為了那天親眼看見老師傅仔仔細細的製作這耳扒的精細度感動.
也用這可愛舒服的耳扒提醒自己,
做個連小事都專注得讓人感動的人吧!
兩美理髮店
地 址: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51號
電 話: (06)66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