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到本島的我們旅程照理來說今天就要結束了.
回本島的時候是中午,
而我們似乎晚上也不急著回家般的把車往南臺灣駛去,
那都是因為我央求了藏鏡人務必、拜託、帶我去「那裡」,
拜託!拜託!

那裡,
到底是哪裡?

我們沿著台26開,
或筆直或彎曲的一直一直開.....

直至人車愈來愈少,
愈來愈少....

我們終於到達了「我拜託拜託」的那裡→
『阿朗壹古道』
我.
陳某某來看你最後一眼了....

走到公路養護的終點.
前面再走一小小段就會發現.

嗯嗯!
古道的入口處到了.
本來看見這排字.
想說能接送是不是代表車子也許還能入山?
雖然已經沒有柏油還是把小綠向前開.

沒想到再往前一些些馬上車輪就陷半個進這灘泥淖中,
畢竟這是我自己想到達的險路我必須自己處理.
跟爸爸說:「把車倒退吧!」
我自己想辦法前進,
要他們在外頭等我.
我會回來找他們。



於是穿著我的北面溯溪鞋撩落去.
我想這溯溪鞋壓根兒不會知道.
被這個看來好吃懶做的傢伙買到後....
哪有可能會真正使用到溯溪的功能?
說實在我也沒想到啊!!!!北面!!!!!
因為踩進一灘爛泥裡的感覺真的又恐怖又噁心,
我好久不敢這樣了,
但我真的太想太想太想進去,
所以就大著膽子走過那長灘水窪到達再裡面一點.
天候真的不佳.
再往前走了一段是一窟又一窟類似的水窪.
後來決定放棄往前走完古道.
轉往海岸邊走去.
於是再走了一小段.
看見可以銜接下到岩石的小逕.
就往成堆石頭和漂流木的地方前行。

過了一會兒我走到了海岸邊...
舉目所及都是美麗的南田石.
好美的石頭!
為什麼每一顆石頭上都渾圓飽滿且有一圈白白的痕跡?



對於離開家人獨自走了這段其實是小有恐懼的,
我好久好久沒有獨自爬山了。
獨自在山林中對於以前的我是易如反掌的興趣,
很久很久以前,
不管是因為採訪或是因為憧憬,
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怕一般女生害怕的偏僻山區?
超喜歡獨自爬山或往荒山野嶺僻靜小鄉村去,
覺得在大自然裡有動植物作伴不恐怖也不寂寞,
而今天才不過離開家人走這一小段.
竟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不安歸不安,
在這海岸蹲了下來閉眼大大吸了一口.
真的覺得好滿足好滿足!
我終於來到阿朗壹朝聖了~
雖然對於它的古道循禮應該是再也沒有機會.

但總算來看過它了!!!!!
感謝藏鏡人.
提到阿朗壹古道.
每個人應該多多少少聽過它的名號或以它為名號發起的運動吧?
阿朗壹古道的新聞

阿朗壹古道的地圖↑
其實關於阿朗壹的主要新聞都是它的存廢問題,
阿朗壹的路段是臺灣唯一一區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的路段.
也是唯一一段臺灣原始的海岸森林,
不過非常不巧的,
這個”沒有遭到人為破壞”所在地點正是全島省道的唯一缺口.
政府交通單位想要將這個缺口補滿;
而站另一個立場是它是台灣生態的最後一條通路,
如果這條通路因為人為施工的破壞.
那麼臺灣南北的生態網絡將有筆直的斷點。
而生態這種東西就像年華老去一般....
是回不去的,
就算想要回去.
也勢必得花上比當初建設的成本數十倍數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
一開始我當然是站在生態保護立場的那一邊,
因為對於那些失去就不再能重來的一切.
評估多一點、站利益的部分少一點似乎是”正義魔人”會選擇的一方,
不過....我憑什麼當正義魔人?
尤其在非常關注這件事的發展之後,
某次看了某篇報導說當地的住民原民其實是希望這個缺口可以補起的,
一方面為了經濟發展,
一方面為了交通其實影響了他們的性命和權益不少.
在窮鄉僻壤的東臺灣,
醫療資源本身就不那麼豐富,
再加上少了一條便捷的道路就少了一點黃金搶救時間,
想到曾看見的一篇新聞台東人心酸多少親友死在轉診路上,
對於這個新聞真的讓我開始對於環評或生態保育動了搖,
變得立場非常不定。
我想起多年前自己也發過誓打死不走雪隧,
因為它是雪山山脈的殺手.
而後來的我咧?
當年的理念不知道跟什麼鬼去了,
現在走雪隧走得超爽的跟家常便飯一樣,
也絲毫不覺得羞恥於當年立下的誓言.
所以阿朗壹呢?
我更沒有理由做什麼立場上的決定,
聽說那是一個有綠觿龜產卵的海岸線.
而我站在那海邊的時間只有幾小時.
卻親眼看見了天空中的翔鷹,
聽見草叢中傳來許多陌生的聲響.
可見生態之豐富也許比肉眼所見或文字影像紀錄得更多。
不敢想像...
如果它遭受到破壞.
會有數以千萬計的生態系發生骤變,
家破人亡的戲碼一定會上演拉鋸戰,
或許是人類、或許是動植物,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真的說不準,
至於本來就難辨的是非對錯更加難辨,
我這個超級霹靂無敵旁觀者真的只有無能為力的來看看阿朗壹的最後一眼,
也許土地也講命運的,
也許誰也不可能活在過去,
正如誰也不可能確實的預知未來一樣。

後來藏鏡人帶著阿勇進來找我,
我結束了我自己與自己的苦思,
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這塊也許不會再存在的土地上奔跑著....



留下一些影片和照片紀念.

有時候想想.
「很純粹想為孩子或後代子孫留一塊淨土」
對於某些立場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自私.
為孩子留一塊淨土或為自己留一塊下次還想回來拜訪的地方,
或希望一個地方永遠留存原始風貌、不要商業化也永遠不要被開發...
那誰為住民著想過?
我們不管再深愛著哪或留存回憶在哪,
說實在的我們就只是「觀光客」
我們可以愛那塊土地愛得跟愛自己家一樣,
但我們終究是過路的、是短暫的,
對於住民的不便我們又能體會多少?
其實這種事很『愛情與麵包』風格.
愛情至上的愛情當然是偉大的,
但為了麵包而做的也不能說是絕對可恨的,
如果純粹為了發展觀光或圖利的事當然是可恨的,
但政府不能把好的醫療資源深入部落或偏鄉,
「為他們開一條好走的路到達可以救命的地方」,
感覺就十分要緊了.....
以上純個人價值觀點.
看看就好~當貓叫春.


到過阿朗壹.
對於價值觀那件事依然沒有得到解答.
但我終究是好好來向它道過別了,
是一種朝聖的心情,
也抱一種應該會永別的離情,
在天色漸晚前,
我們離開了台26的終點.....
下次回到台26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不曉得。
誠心的,
祝福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居民。
(居民也包括各種動植物和石頭們....)
(待續)
全站熱搜